铜鼓县永宁镇兴源村共有山林面积15000余亩,其中毛竹林9000余亩,人均毛竹林15亩,是林业资源丰富的城边村。近年来,在铜鼓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永宁镇兴源村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载体,落实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因地制宜,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落实《铜鼓县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黄精、笋竹)产业体系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坚定践行笋竹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绿水青山成致富“靠山”。
一、新模式打头阵,深化林权改革
“兴源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0%,之前根据政策,林业分发到了每家每户,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流失,对竹林管护缺乏,毛竹林顺其自然生长繁殖,林业收入逐年减少。特别是冬、春笋收入近乎没有。”兴源村副书记何宗忠说到。针对这一“大自然钱袋”的流失,兴源村全面贯彻落实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积极的鼓励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先后引进“江西南兴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林下清枫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铜鼓县永盛农林生态专业合作社”等成规模的企业和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合力推进“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三权分置,成功流转林地1300余亩,流转金额70余万元。
二、新方法搞经营,激发生态价值
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致富能人+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旺三产”的发展思路,由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通过专家现场讲解、党员示范引领、技术培训指导等方式,突出种植大户引领,加速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引导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黄精种植、笋竹两用林改造等项目,由村级统筹、企业管理、农户参与,从而推动全民种植。带动30余户家庭进行黄精中药材种植,全村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带动10余户家庭进行竹笋两用林改造,全村改造面积达1000余亩。先后提供40余个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务工,人均增收6000余元。
三、新路子创增收,发展致富靠山
为全面激发林业经济价值,做活林下文章,逐步开展“林下+中药材”、“林下+康养”等产业发展新路径。2023年,引进南兴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对兴源村扶贫车间进行升级改造、添置新设备和优化生产工艺,顺利通过了即食黄精、黄精茶、黄精芝麻丸、等品类10余种产品的标准备案,于2023年9月获取食品生产认证。正常投产后,可年加工黄精鲜货2000吨,年产值达1亿元,税收达100万元,同时可带动500户农户通过黄精种植及务工实现就业,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2024年,链接“林下清枫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铜鼓县永盛农林生态专业合作社”打造1000余亩的高标准笋竹两用林项目,“我从事林业工作30多年,这次承包流转300多亩山林前期花费50余万,通过高标准笋竹两用林改造项目,可以逐年增加竹林产量以及冬笋、春笋质量,保守估计明年春笋产量至少2万吨以上,五年新竹量翻2番”。林下清枫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主事人刘丰仙热情的跟大家分享他的山林经营情况。
近两年永宁镇兴源村林下经济产业经过一系列的摸索和创新,不仅在经营路径上有了创新,联农益农的带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首次林下经济产业试点在1500余亩,不仅带动了村民们务工,也把改造、种植技术落地,每年可带动我村30余户家庭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让兴源村的绿水青山成为可持续的经济靠山”。兴源村党支部书记吴崇桂说到。
(作者:周江 编辑:吴群)